找到相关内容11112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阿姜查尊者答:为什么要礼佛?

    答:礼佛很重要,这个外在的形式是修行的一部分。姿势要正确,前额完全著地,手肘靠近膝盖,两膝打开约八英吋。要慢慢地拜,观察身体,这是对治我慢的良方,因此要常礼佛。拜三拜时,内心忆念佛、法、僧三种...会增加我慢,相反地,要观察自己。常礼拜可袪除我慢。 已经与法融为一体的人是超越外相的,不论他们做什么──走路、吃饭、大小便,都是在礼拜,因为他们已经超越自私我相了。 ...

    阿姜查尊者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7/23363487535.html
  • 唯一的道理(1)

    感受,须随时注意观察、精进警觉、念念分明,则能祛除淫欲、悲痛;对于心意,须随时注意观察、精进警觉、念念分明,则能祛除淫欲、悲痛;对于诸法,须随时注意观察、精进警觉、念念分明,则能祛除淫欲、悲痛。”  根据念住经Mahasatipatthana Sutta的解释,此部经典共分四大部分:  ㈠身念住Kayannpassana Satipatthana  专心系念,其中包括:观察呼与吸的过程及了了分明身...

    泰·苏哇诺禅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2668383.html
  • 说佛子过失将失毁自己大乘戒律

      说过失的问题上,大乘经论都进行了极力遮止,萨迦班智达在格言中说:“圣士观察自过失,劣者观察他过失,孔雀观察自身体,鸱鸮给人起恶兆。”世上有智者和愚者两种人,智者时时刻刻观察自己“我今天说了什么话,心里想了什么,身体做得怎么样”,而根本不看别人过失。就像是孔雀常常观察自己的羽毛,一有污点立即剔除,使身体保持艳美无暇。而愚者的话,整天对别人指指点点,今天说这个是坏人,明天说那个是坏人,就...

    索达吉堪布讲

    |说僧过|口业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1/12271234213.html
  • VIPASSANA 内观

    VIPASSANA 内观   内观(Vipassana)是印度最古老的禅修方法之一。在长久失传之后,两千五百多年前被释迦牟尼佛重新发现。内观的意思是如实观察,也就是观察事物真正的面目:它是透过观察自身来净化身心的一个过程。开始的时候,借着观察自然的呼吸来提升专注力;等到觉知渐渐变得敏锐之后,接着就观察身和心不断在变化的特性,体验无常、苦、以及无我的普遍性实相。这种经由直接的经验去了知实相的方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33348384.html
  • 五蕴无我

    如实正观。受、想、行、识亦复如是。”阿含经对于无我的描述不是抽象的、神秘的或想像的,而是具体地就五蕴现象来观察,所发现的真相。由这样的观察,则能远离“即蕴计我”和“离蕴计我”的妄执。   色非我   现在,来讨论无我的观察,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正确的观察观察,梵语称为“毗钵舍那”,如果仅是分析思惟“...

    黄国达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51454532.html
  • 道智与果等至

    pativedha﹚,透彻地觉悟其余的三圣谛,即苦圣谛、集圣谛及道圣谛。何谓「无痴通达」?以作用﹙kicca﹚去除痴﹙moha﹚﹙覆蔽四圣谛,令不如实知﹚,即「无痴通达」。此圣者能够随时逐一观察以十一种形式存在的五蕴﹙过去、现在、未来、内、外……﹚。因为圣道﹙ariya magga﹚的生起具有去除覆蔽如实知五蕴之痴。由于没有覆蔽如实知五蕴之痴,觉悟是完全自动的。他能够随时观察集谛﹙samudaya ...

    帕奥禅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285673627.html
  • 东方禅修与西方科学相结合

    内心更深的层面,深到意识的最根本层次,观照它如何生起万事万物。禅修一词,巴利文为bhavana,意为修行、培育、开发、观察。心智训练的技巧在于调伏心智,改变内心的习性,从内在做彻底的转化。   我们...许多伟大的发现。我们是如何学到这些事物的呢?基本上不外好奇、实验、观察和揭露。我们人类经由此一过程学习,小至婴儿在这美丽新世界中,学习如何应付并发展能力,大至基因遗传工程师的新发现,我们都是运用这个...

    张贵人

    |禅宗|科学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5/09131579542.html
  • 缘起无我的现观

    乐。现见、现觉、现证,就是缘起无我的现观,为什么要现观?因为定心中专注一境却没有智慧,思惟的观察虽有浅少的智慧,却不能澈见真实,唯有现观才能亲见缘起无我。   观身缘起无我   身心现象的观察从何处下手?由身开始观察是比较善巧的。   出入息无我 在出入息(呼和吸)、行走、动作、静坐中观察整个过程,刚开始,隐约可以感觉到似乎有一个可以呼吸、行走、动作的主体,这个主体可能是整个身体,或是由念头...

    黄国达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30457464.html
  • 当下的十二缘起

    入,六入缘触,触缘受,受缘爱,爱缘取,取缘有,有缘生,生缘老死。此十二支,为何名为缘起呢?因为「此有故彼有,此生故彼生」。   广略适中的观察   十二因缘可分顺逆两种观察:一由无明因顺观到生之苦果,一由苦果逆观到无明因。十二缘起的内容涵盖身、受、心、法,因此所观的范围广略适中。以后期佛法来说,广观一切法空,非一般人所能作到;或如强调一套法门,一门深入观察念头的生起,除了有观察的困难之外,若...

    黄国达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5449576.html
  • 世尊时期止观法门的实践
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页125 提要 本文以《阿含经》为主,探讨释尊所教导的止观法门·文中指出,在修止方面,释尊以观察“入出息”作为主要的教导;在修观方面,以观察 (1) 蕴 (2) 处 (3) 缘起 (4) 食 (5)谛 (6) 界 (7) 受作为主要的教导,这些对象都与个人的身心现象相关联,此中,又以观察感受最为重要。最后,文中引据经文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00746569.html